象他们那样恪尽职守

——记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设备管理干部沈红杰、顾雪东


    沈红杰是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设备动力处主管,顾雪东是该部作业五区的设备主任。2006年6月,制氢转化炉某管道出现砂眼,很快得到了处理,但是这个在石化装置司空见惯的现象,却引起了炼油事业部设备动力处主管沈红杰的高度关注。

    “外厂同类部位也曾多次发生裂纹。这是为什么呢?”他通过网络和其它途径搜索查询了大量技术资料,并对外厂消缺报告进行了仔细的研究,初步判断:转化炉焊缝处为异种钢结构,而且成分梯度很大,从材质方面看较易出现开裂现象。他认为,有必要对停工的2号制氢进行检测。由于2号制氢转化管内部结构相当复杂,沈红杰决定采取万无一失的方法――用超声波和射线两种方法检测,进行双保险检测。经过检查,在2号制氢176根炉管的焊缝中发现55道裂纹,裂纹最长的达120mm。

    为尽快找出妥善的处理方案,沈红杰和作业五区设备主任顾雪东不顾白天工作的劳累,连夜查找资料。他们同合肥通用所、华东理工大学等有关焊接专家以及外厂同行讨论处理方案,并组织了多次讨论会。最后,他们得出结论,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,由于制氢转化炉集合管采用使用时间不长的冷壁结构,设计和制造厂对其认识不够,致使焊缝部位选材不当和焊缝坡口设计不当,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。

    根据外厂经验和理论分析,他们判定,最好的办法是将有问题的炉管段割下,改换上更可靠的TP321不锈钢材质炉管。但是,在切割过程中很可能对管内隔热衬里产生严重破坏,需要将相关设备全部更新。而这么做,在1号制氢带病运行的情况下,时间与费用不允许。他们又熬过了几个不眠之夜,经过反复研究计算,最终决定进行局部返修,并严格控制对衬里的损伤。方案确定了,并于8月29日全部结束。9月1日,就在修好2号制氢之后的第三天,1号制氢F102转化炉蒸发段发生爆管,该部当下令紧急停车检修,并启动了刚刚修好的2号制氢装置。1号制氢装置转化炉管道内的余热还未完全散去,沈红杰、顾雪东二人便不顾连续奋战两个多月的疲劳,又钻进了闷热异常的转化炉烟道。通过目视检查和对管道直径、垂直度的测量,以及管子颜色、氧化皮厚度与形状的分析,他们初步判断,炉管爆裂的原因是结盐过多所致。为了以最少的代价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,他们与有关方面进行研究,决定先将变形最严重的三组过热段炉管割下,并盲死,然后再对余下部分进行试压查漏与化学处理,进行彻底疏通。

  为了进一步找出盐垢形成的根本原因,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进入闷热异常的60米高平台处的汽包内,再次进行仔细检查。查明情况出来后,他们不顾浑身衣服湿透,更顾不上更换衣服,在现场与施工单位进行了详尽的修理交底。当晚18:00左右,被割除的过热管被取出,管内积满了盐垢,证实了他们先前的分析。

  在整个转化炉抢修的日日夜夜里,沈红杰和顾雪东三个月没有得到完整的休息日。沈红杰、顾雪东积极主动消除重大安全隐患,为企业安全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,也为广大干部职工如何尽职尽责主动工作树立了榜样。


信息来源: 
2016-11-22